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领着孩子一起植树护绿齐出力,爱绿更给力陶涛手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宁夏的每一分绿色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就是要坚决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让我们一起逐绿而行、护绿而行,把植绿、爱绿、护绿、兴绿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宁夏贡献力量。逐绿而行勾画城乡生态绿脉秋天,银川街道上深深浅浅的绿色、黄色,美化了街道,也让市民身心愉悦记者李锦摄翻开宁夏的植树造林历史,截至2019年底,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数据:全区森林面积118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2%;天然草原面积313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建有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个湿地公园、96个国有林场、26个市民休闲森林公园;湿地面积310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1.6%……造林绿化,林水相依,这是建设美丽新宁夏的见证。“按照今年计划,我区年内将完成营造林120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9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5%。”3月4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3月,覆盖在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624.5米的主峰上的“草垫子”还没有返绿,护林员吴明杰依旧每天奔忙在巡山路途上。“3月下旬到4月初,树木的萌动期陆续就到了,过段时间你再来,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
”吴明杰说。截至目前,罗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已从十几万亩扩大到50万亩。绿色,是城乡生态的底色,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基点之一。近年来,我区通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重点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引黄灌区平原绿洲绿网提升、南华山外围区域水源涵养林建设提升和同心红寺堡生态经济林建设“四大工程”,探索出了我区工程化造林的新模式,绿质绿效持续提升。
其中,以南华山、月亮山主脉为中心,开展南华山外围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重点打造沿山美丽乡村,完成营造林26.3万亩,为山区乡村绿化美化添新景;以引黄灌区平原绿网造林绿化提升为核心,树随路栽、绿随沟建、林随田织,建设大网格、宽带幅、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完成营造林25.2万亩,打造“塞上江南”农村新风貌;在六盘山,凡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全额投入,实施精准造林绿化工程,截至2019年完成营造林近200万亩……“通过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我区已经构建出乡村绿化的大框架、大背景。”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部干旱带地区,我区重点发展抗旱生态经济林,通过启动同心红寺堡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实现乡村绿化和农民增收“双丰收”;结合生态移民迁入区和美丽村庄建设,引导农村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巷道庭院植绿、道路护绿,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建设一批绿色生态村庄。
树多了,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更带动着周边百姓经济收入的增长。“近年来,我区各地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参与的程度更加广泛,这对宁夏整体国土绿化提升有极大的推动。
”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我区已经有20多万人次脱贫人口参与国土绿化,通过造林贫困户有了收入,也大幅提高了参与国土绿化的积极性,绿了田野、美了乡村、富了农民。同时,每年还有1000户生态护林员,在政策扶持下发展庭院经济,每户种植30株以上的生态经济林,我区正探索建立生态护林员脱贫长效机制。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宁夏正在逐绿而行,勾画城乡生态绿脉,散发出更迷人的魅力。(记者李锦)“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让心中那抹绿落地生根林草工作人员在做植树前的准备工作(资料图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二级调研员苏亚红说,植树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懂得种植知识,但多数人对此并不了解,树木的成长需要时常去照料,并非种完就好了。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让市民通过网络捐款尽责,打破了时空界限,符合互联网时代潮流,形式也更为灵活,可以促进市民积极参与。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项目,是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发起的一项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活动,解决了群众找不到植树地点或因工作繁忙等原因而无法实地植树尽责的难题。“我们选报了3个项目,最后确定了先启动建设毛乌素沙漠化治理项目。
”苏亚红说。2015年,中国绿化基金会决定将中国网络植树在线募款平台向我区开放,我区成为继上海、广西、湖北后,第四个建设省级在线募集平台的省区。
当年,我区便建成“中国网络植树公益网——宁夏网”,2016年宁夏全民义务植树跨入“互联网+植树”模式新阶段。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将市民的义务尽责与专业植树分开,不必每个人都亲临现场植树,只需捐款即可,植树工作则交给专业人士做,实现义务植树专业化,以提升参与率和成活率。
目前,市民通过在线捐款平台,或直接扫“微信”或“支付宝”二维码捐款,即可完成义务植树,实现共同参与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愿望。苏亚红告诉记者,“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是很好的探索模式,节省很多时间和资源,植树效率、成活率也大幅提高,值得各地学习借鉴,让义务植树也走向网络化、专业化。截至目前,我区已有839人捐款,累计捐款6万余元。
又是一年植树好时节,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呼吁,广大干部群众可以利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的新模式,通过网络捐款履行义务植树的责任。(记者马忠)与树的半世缘见证绿进沙退唐希明(右)指导林场员工使用“造林神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受够了黄土遍地沙满天、大风吹过半碗沙的生活环境,出生于1966年的唐希明曾立志考出“沙窝”,去山清水秀的“外面世界”闯出一片天地。可命运却将他和沙紧紧地扭在一起。大学毕业后,他又被分配回故乡中卫市,成为当地治沙林场的一名员工。
那时,唐希明25岁。毛头小伙儿刚进林场,治沙前辈们发明的“麦草方格”固沙方法已经蜚声中外。然而,唐希明发现,草方格几年后经过风吹日晒,容易风化,治沙效果会打折扣,如果再重新补种,成本巨大。
治沙应先固后治,麦草方格与生物工程相结合,通过造林进行治理,树木的根深扎沙下,一棵树就能“固”住一片沙。总结前辈的经验,再加上自己不断研究,唐希明开始了造林固沙的艰辛道路。中卫市干旱少雨,一锹沙土铲出来,还没见到湿沙,干沙就又滑进坑里。
好容易种下的树苗,因树根“喝”不上水,存活率很低。直到现在,唐希明每看到一棵树被毁,都会心痛不已。
早出晚归奔波在沙漠中,唐希明指导工作人员治沙造林,每天“沙漠疾行”超过10公里。一次偶然机会,他手拄的木棍在沙地上扎了一个洞,这让他灵感迸发。
此后,经过多次试验,他发明了“水分传导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用脚一踏,树苗栽上。这个获得过国家专利、被称为“造林神器”的工具,使树苗栽入深度统一在50厘米左右,造林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比过去提高了25%左右,成本较之过去却降低50%。唐希明还一改春季植树的固有观念,采用春秋两季植树、春夏秋扎方格的方式,推进了植绿速度。
2012年至今,中卫市造林面积增加了37万亩、增加树木8200余万株。此外,他还召集周边村民学技术学工艺植树造林,培养了300多名“土专家”,为周边省区防沙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持。转眼29年过去了,已经是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的唐希明和沙“斗”了几十年,和树结了半世缘。
“从没想过退休。”他说,“退休后,我还会继续治沙,继续种树,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直到看见绿进沙退。”(记者秦磊)生态护林“老兵”守护万亩林区吴广斌在林区巡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我的林区,变化特别大。
”3月4日,25岁的吴广斌骄傲地说。吴广斌是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城南管理站的一名护林员,别看他很年轻,却已是有着6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护林员”。吴广斌负责的林区有1万多亩,每天巡查两次,每次巡查需要两个多小时。吴广斌的巡查任务很重,需要观察林区野生动物迁徙、坚决阻止乱砍滥伐、禁止开采破坏自然资源现象、查看火灾隐患……其中,巡查中最马虎不得的就是查看树木是否有害虫。
2019年,在他的林区,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种植了2100亩4.3万多株松树等树木,这也成为吴广斌的“重点保护对象”,“我每天巡查都要看有没有病虫害,一旦发现立即上报处理。每一棵树,都不能因为疏忽而毁了。”吴广斌说。防火也是护林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去年9月,吴广斌巡查时突然发现有一个地方冒烟,他立即拨打火警电话,通知管理站,并就地用铁锹铲土灭火。随后,十几名护林员赶到后设置隔离带,直至消防救援队员赶到将火扑灭。“当时顾不上想自己的安危,就想着不能让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吴广斌说。巡查,除了防病虫害、防火、防盗采等,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劝导宣传。去年7月,一名村民在林区挖沙子。
吴广斌上前阻止,刚开始村民并不理解,“挖点沙子多大事”。于是,吴广斌跟该村民“唠起家常”,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漠,现在树木多了是什么样?一番话后,该村民亲手将沙子倒回去,恢复原貌。“父辈说,以前盐池县流沙多、荒漠多。
但现在,通过几代护林员守护,我们的林区已旧貌换新颜。”身为一名护林员,吴广斌很骄傲。他所负责的林区有一片人工湖,以前“比较寂寞,没有啥”,但随着树木增多、荒漠减少、环境变化,迁徙到此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现在湖边野鸡野鸭特别多,我还看见过老鹰。
”吴广斌说。(记者杨超)六盘山下植绿我的家乡我守护胡永强(右二)和同事在植树造林地块实地勘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3月4日8时,在单位简单吃完早点,44岁的胡永强便和同事驾车前往70多公里外的六盘山林业局挂马沟林场,对今年春季植树造林进行实地勘查。
“今年我们在这片应该种多大规格树,成活率才更高?”“有害生物防治上,有啥更好措施吗?”1个多小时的路程内,胡永强边和同事爬山,边交流。山是林业人的根,树是林业人的魂。2000年,胡永强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走进六盘山林业局,再没挪过“窝”。
2001年,胡永强被派往二龙河林场上班,正赶上林场植树造林期。到岗第二天,他就被时任场长石仲选带到造林现场。
“这段时间你就住在这儿,跟工人一起吃住,带他们完成造林任务。”接过石仲选脱下来的一件绒衣,胡永强开始犯嘀咕。“当时就想,荒山野岭、窝棚简陋,这样的恶劣环境咋工作?”胡永强说。每天与工人一起早出晚归,共同植树造林,胡永强硬硬地挺过了1个月。
现在,看着当年植树造林的那片荒山,已变成郁郁葱葱的森林,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林木种苗管理、森林培育与经营、林业调查规划以及林业科技推广……20年,胡永强用勤劳打造着“绿色家园”,用奉献见证着“绿树成荫”,用坚持铸就着“绿色希望”,他的足迹遍及六盘山林业局每个山头。在每轮植树造林前期,胡永强总是放弃休息时间,与林场的技术员背着仪器和地形图,爬山头、进沟洼,按照不同坡向、坡位、海拔详细勘查落实造林地块,编制造林作业设计;进入植树造林关键期,他在造林工地与工人同吃同住,一步不离地现场指导,确保造林质量。“这片山水养育了我,确保高质量植绿造林美化家园,这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从小生长在六盘山下,胡永强对家乡的这片土地充满感情。2007年8月,胡永强与同事共同测定的种子园,被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全区唯一的针叶树林木良种;2010年至2019年,他主持完成华山松六盘山种源、金花忍冬、白桦、暴马丁香等良种选育工作,通过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当初的懵懂青年成长为同事眼中的造林“高手”,胡永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六盘山生态绿化事业。
眼下,即将进入春季植树造林的季节,胡永强与同事忙着奔赴各林场,进行地块勘查、苗木查验等准备工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疫情一过,我们立即启动植树造林。”胡永强坚定地说。
(记者马照刚)。
本文关键词:宁夏,让,爱绿,护绿,成为,自觉,行动,中华民族,开元98.kycom官网
本文来源:开元98.kycom官网-www.websitedesignerind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