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22日讯2008年伊始,一场50年罕见的持续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我国南方20多个省市。湖北境内23天连遭4轮降雪,累计降雪天数、积雪深度、积雪天数打破历史最高记录。特大冰雪灾害给湖北省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全省林业受灾面积2685.01万亩,雪灾压断林木42857.57万株,冻死、冻伤苗木4.6亿株,直接经济损失77.38亿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情,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抗雪救灾斗争,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指导全省林业雪灾救护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湖北省林业抗击冰雪灾害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全院之力,积极投身抗雪救灾工作灾情发生以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迅速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林业科技抗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和首席研究员为组长。全体科技人员参加的专家工作小组,并按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的要求,坚持值班制度。
迅速制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防雪防冻和抗灾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害性雨雪冰冻天气应对和开展科技救灾的通知》,要求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主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御雨雪冰冻灾害战斗之中。1月24日至2月5日,除每天安排1名院领导值班外,其他院领导分三批带领8个抗灾救灾工作组,克服寒风冰雪、路滑坡险、交通阻断等重重困难,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科学应对冰雪灾害。广大科技人员胸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观念,勇于奉献,全院有50多名中高职称专家全身心投入抗雪救灾的第一线,他们主动地放弃了春节休息,一直在第一线指导救灾,有5名技术人员在抗雪救灾中受伤,在当地经过简单处理后,仍然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2月24日,持续的大雪冰冻使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生产大棚顶部大梁不堪重负,随时可能发生整体瘫塌的危险,危及大棚内的花卉以及生产人员的安全。院领导当机立断,在保障生产人员以及排险人员的安全前提下从速清理大棚顶部冰雪。
清障人员顶风冒雪,经过近2天的奋战解除了大棚的险情,并采取措施,确保顶部积雪以及结冰不再超过负荷,保证了温室大棚及相关附件设施设备的财产安全。长时间的冰冻,造成持续20多天的停水停电,加温锅炉面临着缺水停机甚至发生爆炸的危险,花卉生产人员忍受着严寒,用手搬运雪块冰块,化雪取水,保证了花卉生产设施设备锅炉的安全运转,为整个抗灾救灾工作以及灾后重建赢得了主动。为了做好抗雪救灾工作,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自身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自筹100万元资金用于专家下乡差旅费、调查费、《湖北省主要树种救灾技术要点》和农民简易救灾培训教材的编印费用等。
同时,还组织全体职工为灾区群众进行捐款,全院200多职工共计捐献10万元。二、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林业雪灾损失自降雪第三天开始,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即开始了持续的天气和林木响应观测调查。灾情发生后,积极组织科技力量,迅速投入林业雪灾调查及科技救灾工作,调查了解灾情,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为指导全省林业抗雪救灾提供了重要依据。雪灾期间宋丛文院长亲自带队,深入受灾最为严重的咸宁市、通山县、咸安区和赤壁市等地进行了灾情调查,与当地林业干部群众一起分析研究灾情,制定紧急应对技术方案,指导雪灾救护工作。
在调查了解灾情的基础上,为帮助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解决生产自救的技术难题,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形成了《湖北主要造林树种冰雪灾后救护技术要点》,并以省林业局名义印发全省林业系统,同时在《湖北日报》开辟专栏向全省发布,在全省引起很大反响,受到国家林业局和省委、省政府及省林业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全院派出8个专家组分赴咸宁、黄冈、恩施、十堰、孝感、宜昌、襄樊、黄石等地现场指导林农救灾。通过采取竹林钩梢、摇雪、覆盖、熏烟、培土、喷洒防冻剂等技术措施,对苗圃、竹林、橘园、茶园、新造幼林等进行了紧急救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害的严重程度,受到广大林农的一致好评。
此次冰雪灾害中,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一方面指导全省科技抗雪救灾,另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奋力抗灾自救。冰雪灾害对全院科研工作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花卉生产大棚损坏、苗木受冻、折断或倒伏、温室花卉及组培苗严重受损、水管破裂、生产用房倒塌、试验基地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500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院领导和干部职工始终奋战在抗雪救灾第一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保障了全院科研、生产、群众生活的正常运转及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深入雪灾第一线,开展科技培训与试点示范,指导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林业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减轻灾害损失,为抗灾救灾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
根据省林业局统一安排,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全省林业科技救灾技术培训班的教材编印及集中培训任务,共编印教材2万份,并下发全省各市州县,培训科技下乡技术骨干80余人。2月下旬20个省级科技救灾工作组分赴各市县同时开展现场技术培训,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咸安、通山、赤壁、当阳、长阳、秭归等6个县的技术培训任务。培训班针对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所关心的灾后林业生产恢复技术,以实用技术为立足点,以指导生产为出发点,向广大林农传授林业救灾减灾实用技术,如:“毛竹冰雪灾后恢复技术要点”、“新造林木冰雪灾后恢复技术要点”、“油茶、柑桔冰雪灾后恢复技术要点”、“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泡桐丰产栽培技术”,受到了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的热烈欢迎,许多林农自发参加培训班,培训人数由原计划的360人增加到700多人,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此次现场技术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湖北省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救灾减灾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自救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春节过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针对全省林木受灾特点,分别在咸宁市开展毛竹灾后恢复重建试点与示范;在宜昌市和丹江口市开展了柑橘灾后恢复重建技术试点与示范;在恩施市建始县开展了日本落叶松灾后恢复重建试点与示范;在阳新县开展了油茶灾后恢复重建技术试点与示范,共计建立试点与示范面积5000亩。目前已全部完成林地的清理、修剪、培土、施肥、补植任务。
试点与示范林可望实现“当年恢复,两年受益”的目标。为广大林农提供了灾后重建的典型示范,同时也为全省开展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抓住机遇,开展科学研究,为建立林业抗击雪灾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罕见的自然灾害,给林业生产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加强冰雪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了解和掌握林业冰雪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筛选抗冻优良树种和品种,研究冰雪灾后林地生产力恢复与重建技术,为建立林业抗击雪灾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不仅对当前的救灾减灾工作,而且对全省今后的森林经营和造林树种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50年不遇的极端冰雪灾害,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宝贵的科研基础资料,在科技救灾经费和项目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筹资金,启动开展了“毛竹雪灾控制及竹林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三峡、丹江退耕还林区柑桔冰雪灾害恢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北省主要森林树种对极端冰雪灾害天气响应的调查与研究”三个重大科技专项,并在全省30个县市布设300多个调查及试验样地,派出10个调查组,开展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林分结构、不同树种或品种冰雪灾害情况调查以及不同受灾程度林木恢复和利用技术的试验研究,为下一步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冰雪灾害期间,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还组织召开了三次专家座谈会,就全省主要树种遭受冰雪灾害受灾情况、受灾特点、受灾原因和应对技术措施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对全省几十年以来林业科研与生产进行了反思与检讨,向省林业主管部门提出了“必须坚持科技兴林、加强林业科学研究,推行标准化造林,及时调整天然林保护区中人工林经营政策”、“日本落叶松和日本柳杉依然是亚高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不能轻易遗弃”、“重视优良乡土树种,慎重引进外来树种、种源和品种,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适品种”、“坚持多树种合理配置,优化林分结构,培育近自然混交林”、“坚持科学造林与育林,增强树种抗冰雪灾害的能力”、“正确处理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用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指导林业生产”等建议,对于促进林业应对冰雪灾害长效机制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关键词:开元98.kycom官网,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抗雪救灾,先进事迹
本文来源:开元98.kycom官网-www.websitedesignerindia.net